学术升维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年会的实然与应然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在讲述人类未来征程的史诗中,有一个被当前商界广泛借用的概念:降维打击。词语指的是高维度事物对低维度事物发起的进攻,众所周知的案例有苹果智能手机对曾占全球半壁市场的诺基亚功能手机的打击、微信对短信的打击等等。其实,在这个知识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刻都在面临来自高维事物的威胁。信息中心由报刊转到网络已成事实,知识中心由学校移至网络则正在发生。在此情势下,作为知识高地的学术研究机构必须调整自身,以新的理念、姿态和行动来“升维”从而赢得战争。
依托中国音乐学院建设的“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我国重要的音乐学术机构。2019年2月,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更名为“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并把目标提升到“为中国音乐争取全球性话语权”的更高层面。2019年4月19日至21日,更名后的首届“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基地研究员齐聚一堂,共商中国音乐发展大计,以学术升维来回答新的时代命题。
一、定位升维:国家智库
在开幕式环节,基地主任王黎光明确了中国音乐研究基地的“国家智库”定位,要为中国乐派建设、中国音乐“走出去”、中国音乐话语权等事关大局的新时代使命服务。
智库建设是当前人文学术的重要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抬升的进程,而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①。同时,21世纪以来席卷全球的文科危机也告诉我们,人文学术亟待实现知识服务职能,为“新文科”发展、群众文化素养提升、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掀起智库研究热潮,中国知网检索显示相关文献迅速从2011年的百余篇稳定到2015年之后的1500篇以上。遗憾的是,这些文献只有1篇与高校音乐智库相关,还是报道性的《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基地智库优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传统与现代:2016学术研讨会暨学术委员会年会”》②。这足以说明高校音乐智库建设不容乐观。在此情况下,王黎光作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专家工作组中唯一的音乐学科专家,亲任中国音乐研究基地主任并提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带动高效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咨政研究团队”,值得期待。不过还要认识到,如果缺少符合智库发展规律的评价系统,智库建设也很有可能陷入误区。比如“原有学术机构翻牌成为智库研究专业机构,以学术研究方式开展智库研究工作,把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重点放在智库联盟建设上,各种传统的学术会议冠以智库论坛,智库建设单纯追求领导批示”③等等。
二、任务升维:中国乐派研究
“中国乐派”建设是当前中国音乐事业版图中的轴心,也是中国音乐学院重点推进的工作,“中国乐派研究”亦位居“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选题”之列。由“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到“中国音乐研究基地”不仅仅是名称的升级,其任务也更为凝练:紧紧围绕“中国乐派研究”这一重大课题,对中国音乐的历史渊源、创作与表演、美学理论、教育传承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进行一系列研究,对中国音乐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对中国乐派进行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为中国乐派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基地首席专家谢嘉幸提出,中国音乐研究需要从学科逻辑转到实践逻辑,回归实践、回应现实生活的需求,关注民俗、社区、校园和商业四种生态。惟其如此,中国乐派才能走出专业的小圈子、才能实现音乐实践的传统与创新。北京大学人类学家高丙中强调,由“中华乐派”到“中国乐派”的名称转换过程,也是更加突出实践性和主体性的过程,“派”所包含的学术的学派和实践的流派、审美的气派和也由主辅关系变为并列关系。当然,中国乐派的实践发展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高丙中在“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人为载体、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体现”的中国乐派“四立柱”上加了一道“以中国人民公共生活为母体”的“横梁”,这道“横梁”明确了中国乐派的“现代公共事业”性质。中国音乐研究基地无论是作为学术机构本身,还是“国家智库”的定位抑或“中国乐派研究”的核心任务,都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的属性。在这种意义上,中国音乐研究基地的工作不仅要从学科转向实践,更要转向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服务于中国乐派的建设,也对中国音乐的前瞻性问题进行自主长期跟踪,以实际行动为音乐咨政服务、为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人民向往的美好文化生活服务。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网址: http://www.xsykzz.cn/qikandaodu/2021/0307/479.html
上一篇:饶宗颐学术与艺术理论研究
下一篇:一本关于当代艺术史的爆款学术书浅谈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