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学术”尘与土“探索会计”云和月 ——
作为首批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十名会计学者之一,南京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雄胜在其三十多年的会计理论研究生涯中,为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与重要贡献。这位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引领者,他的个人成长奋斗之路早已和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执着追寻 奋斗成就励志人生
1960年,杨雄胜出生于江苏启东农村。在那里,他接受了师资条件相对薄弱的中小学教育。虽然那个年代物资普遍匮乏,但少年时的杨雄胜始终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阅读,从各种文学名著中积极汲取奋斗的动力。
1978年,杨雄胜考上了大专,并于1980年底毕业后成为了江苏省连云港财经学校的一名专业教师。当他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财会知识时,却发现自己被许多专业问题一再困扰,这引发了他对一些会计理论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为此,他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专业现实,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在会计对象以及性质、财务学科边界以及基本结构、成本管理服务价值创造,尤其是在内部控制与会计研究范式问题上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专业观点。这位年轻的教研室主任,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始终坚持从事会计理论研究,并发表了多篇颇具影响的论文,开始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1987年,杨雄胜被调到连云港市审计局从事政府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与之前他所坚持从事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结合,激发出了新的思想火花。在此期间,怀着对学术研究的满腔热忱,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三层次理论、以职工为企业核心利益的企业财务分配模式变革理论以及宏微观一体化的企业资金结构优化管理机制的理论。
正是基于以上学术成果,1994年南京大学破格引进并大胆使用当时只有大专学历且没有任何职称的杨雄胜。对于杨雄胜个人而言,在其任教南京大学至今的24年中,不遗余力、无怨无悔地为南京大学会计学科发展出力谋划,在曲折磨难中帮助南京大学会计学科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在中国会计学术界均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对于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自己收获的一切,杨雄胜始终心怀感恩。他感恩于时代,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我国会计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诸多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大激发了他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热情与动力;同时,他也感恩于我国会计界诸多前辈的指引与教诲,他们的关心和指导令他受益终身——李天民教授是他会计学术的启蒙老师,让他对会计理论世界产生了憧憬;王庆成教授是他专业成长的引路人,引领他从学术浅滩到学术深海里遨游;杨纪琬与黄菊波教授的情怀与境界,让他感受到高山仰止的学术高度;他的硕士与博士导师欧阳清与谷祺教授,从人品与学术两方面严格要求他健康发展,使他在真诚追求并塑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会计学术人生目标时,时刻不忘会计学者的良知和民族道义、历史使命。“阎达五、葛家澎、余绪缨、杨时展、管锦康等教授不时给我学术鼓励,让我充分享受到了会计前辈对晚辈的无限宽容、提携和爱护。”他深情地回忆着,“这些前辈对我的倾情关心扶持,成了我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形成了我巨大的精神负债,使我时刻感到必须认真努力地好好做人、做事、做学问,方能报答他们一二”。
不懈求索 扎根会计理论研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杨雄胜一直致力于会计理论研究,初始阶段关注会计的本质、内涵及职能等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以及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性会计丑闻的爆发、《会计法》的实施及内部控制一系列规范的出台引发了学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研究的热情,在此阶段,他开始关注会计诚信以及内部控制问题,尝试为内部控制基础理论提供一些思路,综合多学科的知识为内部控制研究打开视野,并从人性、文化和制度等更本源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企业传统的组织形式、经营模式和运营方式受到极大冲击,企业传统的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模式受到挑战,需要思考未来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将呈现怎样的状态,要求会计人员实现怎样的职能转型?基于这样的思考,他开始做一些初步的探索研究,期望借此引起会计同行对信息化环境下会计问题的关注。
一、会计基本理论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网址: http://www.xsykzz.cn/qikandaodu/2020/1229/406.html
上一篇:卷首语
下一篇:民国《本国史》教科书查禁风波背后的学术与政